中芯國際表示,即使該公司繼續擴大產能,也不擔心晶片供應過剩風險,因為中國國內需求將使該公司免受全球衝擊的影響。(圖片來源/lubos.com)
缺貨讓聯電股價14個月內飆漲3.3倍,但這家晶圓代工大廠1月25日突在法說會上示警,因為各大廠爭相擴建28nm廠,28nm成熟製程在2023年恐有供應過剩的問題,對市場投下震撼彈,更是讓聯電股價2天暴跌11%。
聯電2月7日最低殺至53.7元接近年線,11日也只反彈到55.4元,短期內股價似乎爬不起來,今年來重挫12.6%,但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商中芯國際(SMIC)似乎未受影響,今年來仍上揚7%。
中芯國際2月11日表示,即使該公司繼續擴大產能,也不擔心晶片供應過剩風險,因為中國國內需求將使該公司免受全球衝擊的影響。
中芯繼續擴大產能,也不擔心晶片供應過剩風險
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趙海軍表示,中國國內科技業希望中芯至少將一部分晶片內銷,以創建更具彈性和安全性的供應鏈。
「也許某種芯片生產技術會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但由於本土生產的需求旺盛,我們可以規避風險,我們的客戶正在密切供應電子製造商和系統公司,他們希望擁有這個區域供應鏈,他們需要在中國進行生產,我們的生產能力仍然遠遠不能滿足他們需求的10%。」趙海軍周五上午告訴投資人。
這位高管發表上述言論的同時,中芯國際儘管被美國列入貿易黑名單,周五仍公佈2021年和去年第4季收入和淨利全部改寫新高紀錄。
中芯2021年和第4季收入和淨利改寫新高紀錄
台積電、三星、英特爾和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等晶圓代工廠商全面啟動積極的產能擴張計劃,以緩解過去2年的晶片荒,但因2019和2020年這2年,全球5大晶圓代工廠的28奈米總產能增加估約6成,使得聯電近期警告成熟製程晶片面臨過剩,趙海軍周五也提到供過於求的潛在風險。
目前,中芯國際目前正在上海、北京和深圳建造3座新的晶圓廠,預計將產能提高2倍。
趙海軍說,鑑於該公司的市場占比相對較小,約為 6%,這些晶圓廠不會影響全球市場的整體產能。「我們不會影響其他同業,這不會導致供過於求。」「再者,中芯國際多元化的客戶群和產品供應意味著該公司還可以對沖市場供過於求的風險。」
中芯第4季淨利大增107%
這家中國晶片商2月11日公布第4季淨利年比大增107%,達到創紀錄的5.337億美元,而收入增長 61.1% 至15.8億美元。受惠於平均售價上揚和優化的產品組合,該期間公司的毛利率也創新高達到35%,幾乎為上年同期18%的2倍,也高於前一季的33.1%。中芯國際表示,第4季,該公司獲得1.261億美元的政府補貼。
中芯國際表示,他們去年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全球一流晶圓代工大廠如台積電、格羅方德和聯電。這家中國芯片製造商 2021 年的收入增長超過39%,達到 54億美元,而台積電去年收入增長18.5%,達到新台幣 1兆5,874.15億元(600億美元)。
中芯承認,雖然晶片需求繼續超過產能,但某些應用領域的需求持續放緩。該公司預計今年手機和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將保持穩定,不會出現高增長勢頭。
中芯正在興建3座晶圓廠
但是該公司仍預計今年毛利率將高於去年水準,並預計中芯今年的收入增長將超過同業的平均水準。
中芯國際表示,目前在北京和深圳建造的晶圓廠將在今年年底前準備投產,而其耗資88.7億美元的上海晶圓廠將於 2022年初動工興建。不過,該公司表示,半導體設備的交付時間已經延長了,這可能會延遲公司的新產能投入生產的時間表。
周五中芯也宣布,把今年資本支出提高至50 億美元,以支持正在建造的3座晶圓廠和現有廠房的產能擴張,該公司去年在廠房和設備上總共花費45 億美元。
中國市場佔中芯收入的68.3%
去年第4季,中國市場對中芯國際收入貢獻度提升至68.3%,高於上年同期的56.1%。中芯國際受惠於北京的「自力更生」政策,在大流行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中,中國努力建立自力更生和安全供應鏈,美中關係緊張,鼓勵中國本土客戶向中芯國際等中國科技廠商採購更多產品。
自從一年多前,中芯涉嫌與中國軍方有勾結,被美國列入黑名單,這限制該公司獲得美國技術的機會。
這意味說,在沒有華盛頓許可的情況下,中芯無法獲得尖端的晶片製造設備。中芯國際試圖讓低階晶片製造工具獲得美國的批准,或是尋求替代方案,例如用更少的美國設備建造生產線。
2021年第4季,北美市場佔中芯國際收入的比重降至19.6%,低於上年同期的27.7%,2020年第4季剛好是中芯被美國列入貿易黑名單的時候。
(原始連結)